絃外之音意思

"絃外之音"這個成語源自古代音樂,原意是指樂曲聲外的一種聲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語之外所傳達的隱含意義或暗示。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沒有直接說出來,但可以通過語言、語氣、表情或其他非語言方式感知到的含義。

在現代漢語中,"絃外之音"可以用來形容以下幾種情況:

  1. 暗示:說話者沒有直接表達某個意思,但通過暗示讓聽者能夠領會。
  2. 隱喻:使用比喻或象徵性的語言來表達深層的含義。
  3. 言外之意:話語中包含的超出字面意思的其他信息。
  4. 潛台詞:在對話或文本中隱藏的、未直接表達的意思。
  5. 非言語溝通:通過肢體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非言語方式傳達的信息。

例如,一個人可能在討論中沒有直接批評某人的工作,但通過語氣和表情表達出不滿,這就是一種"絃外之音"。又或者,一幅畫可能表面上描繪的是一個寧靜的鄉村景色,但實際上的寓意是社會的不公或人間的苦難,這也是"絃外之音"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