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執牛耳意思
"穩執牛耳"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哀公二十七年》,原意是指穩穩地掌握著牛的耳朵,比喻在某一方面處於領導地位,有控制全局的能力。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在某個領域中處於領先、主導的地位,具有穩固的權威和影響力。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之間發生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成為吳國的俘虜。勾踐在被俘期間,表現得非常恭順,甚至為吳王夫差嘗糞便,以顯示自己的忠誠。夫差被勾踐的表現所迷惑,最終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後,立志報仇,他開始隱忍待時,積蓄力量。為了不忘國恥,他每天臥薪嘗膽,刻苦自勵。同時,他還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加強國力,包括重用范蠡、文種等賢臣,發展農業和工商業,整頓軍隊,加強國防等。
經過多年的準備,勾踐終於在公元前473年發動了對吳國的進攻,最終滅亡了吳國,報了國仇。此後,越國成為了江南地區的強國,勾踐也成為了當時的霸主,穩穩地掌握了牛的耳朵,即處於領導地位。
後來,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在某個領域中處於領先、主導的地位的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