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本紀中的逐客令是什麼意思

"逐客令"一詞並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而是源於《史記·李斯列傳》。這個詞語的含義是指強迫外籍人士離開本國的命令。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了秦始皇時期的一次事件。當時,秦國的君主秦始皇聽從了丞相李斯的建議,下達了一道命令,要求所有外籍人士離開秦國。這道命令被稱為"逐客令"。

李斯本人也是外籍人士,來自楚國。他在秦國得到了重用,並最終成為了秦國的丞相。然而,在他之前,秦國也曾經下達過逐客令,這讓他感到不安。因此,他上書給秦始皇,建議廢除逐客令,並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點:"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這句話的意思是,泰山不排斥任何土壤,所以才能夠積累成其高大;河海不拒絕任何細小的水流,所以才能夠匯聚成其深廣;有德的君王不排斥任何民眾,所以才能夠彰顯他的道德。李斯的這番話說服了秦始皇,逐客令也因此被廢除。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並沒有直接提到"逐客令"這個詞語,但記載了相關的事件和背景。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他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招攬人才、強化中央集權、推行法家思想等。這些措施對於秦國的統一和秦朝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