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而皆中節謂之和意思

"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這句話出自《中庸》,是儒家經典之一。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一個人發洩情感或行為時,都能夠適中、恰到好處,不過分也不不足,這種狀態就叫做「和」。

在儒家思想中,「和」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種內心的平衡和諧,也是社會秩序和諧的基礎。儒家認為,人應該追求內心的和諧,通過自我修養達到一種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的狀態。當一個人的情感和行為都能夠符合這種中庸之道,就能夠達到個人的和諧,進而促進社會的和諧。

因此,「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強調的是人在面對外界刺激時,應該保持內心的平衡和諧,不要過度反應也不要反應不足,而是要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行為。這種做法不僅有利於個人的內心平靜,也有利於社會的穩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