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的意思古文
"甚" 這個字在古文中的意思與現代漢語基本相同,都是表示程度深或者非常、極的意思。在古代文獻中,"甚" 常用來修飾形容詞或者動詞,表示加強語氣。例如:
-
《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這裡的「不亦說乎」、「不亦樂乎」、「不亦君子乎」中的「不亦」就是「不是也」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表示程度深。
-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 這裡的「不遠千里而來」中的「不遠」就是「不甚遠」的意思,表示距離不是很遠。
-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 這裡的「祿亦弗及」中的「弗及」就是「不甚及」的意思,表示賞賜沒有達到介之推的期望。
在古文中,"甚" 還可以用來表示超過、過分或者激烈的意思。例如:
-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 這裡的「大怒」就是「甚怒」的意思,表示非常憤怒。
-
《漢書·高帝紀》:「上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 這裡的「提三尺劍取天下」中的「提」就是「持」的意思,「三尺劍」指的是劍的長度,「取天下」就是「奪取天下」的意思,整個句子表示以武力奪取天下,是一種激烈的行為。
總之,"甚" 在古文中的意思與現代漢語基本相同,都是用來表示程度深或者非常、極的意思,用來加強語氣或者修飾形容詞、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