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焚的意思
"玉石俱焚"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意是指在戰亂中,連寶貴的玉石和普通的石頭都會一同被燒毀,比喻在災難中,好壞不分,一切都被毀滅。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在某種情況下,無論好壞,一切都被牽連,遭受同樣的災難或後果。
這個成語的典故來自於項羽的故事。項羽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後來成為西楚霸王。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過程中,項羽兵敗垓下,逃到烏江邊。他自知大勢已去,不願被俘受辱,於是自刎而死。《史記》中記載,項羽在臨死前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句話表達了項羽的自責和無奈,也反映了他寧死不屈的個性。
在項羽的故事中,「玉石俱焚」並沒有被直接使用,但這個成語正是從項羽的悲劇中引申出來的。項羽的失敗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也是無數跟隨他的人的悲劇,無論他們是英雄豪傑還是普通士兵,都在戰亂中失去了生命。因此,「玉石俱焚」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這種不分好壞、一切都被毀滅的悲慘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