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焚是什麼意思

"玉石俱焚"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意是指在戰亂中,珍貴的玉石和普通的石頭一起被燒毀,比喻在災難中,好壞不分,一切都被毀壞。後來這個成語也用來形容在某種情況下,無論好壞,一切都被牽連進去,一起遭受災難或毀滅。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關於項羽的故事。項羽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後來成為西楚霸王。在與劉邦的爭霸戰中,項羽兵敗垓下,逃到烏江邊。他自知大勢已去,不願過江東,於是將自己的寶馬贈給烏江亭長,並命令部下焚燒了自己的船隻,以示必死的決心。在最後的戰鬥中,項羽英勇殺敵,最終自刎而死。在這個過程中,項羽的行為表現出了他的豪放和決絕,同時也反映了他對戰爭的失望和對命運的無奈。

在現代漢語中,"玉石俱焚"這個成語還可以用來形容在某些情況下,由於某些原因,好的和壞的事物都被一起毀壞或消滅。例如,在一場大火中,不僅普通物品被燒毀,一些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也可能無法倖免,這就叫做"玉石俱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