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意思

這句話出自《大學》,是《禮記》中的一篇,是儒家經典之一。這句話的意思是:事物都有根本和末梢,事情都有開始和結束,知道什麼是先什麼是後,就能夠接近道了。

這裡的「物」指的是事物,「本」指的是根本,「末」指的是末梢。事物的根本是指其本質、核心、起源,而末梢則是指其表現、結果、影響。事物的本末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繫和因果關係。

「事」指的是事情,「終」指的是結束,「始」指的是開始。事情的終始之間也存在著時間上的先後順序和因果關係。

「知所先後」指的是知道什麼是先什麼是後,這涉及到對事物發展過程的認知和理解,以及對事情先後順序的把握。在儒家思想中,這通常指的是知道事物的本末、終始、因果,以及人倫關係的先後順序。

「則近道矣」指的是這樣就能夠接近「道」。在儒家思想中,「道」指的是宇宙萬物的本體和規律,以及人應該遵循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範。接近「道」意味著能夠理解和遵循這些本體、規律、準則和規範,從而達到與宇宙和諧相處的境界。

這句話強調了認知和理解事物發展過程的重要性,以及遵循自然規律和道德準則的必要性。在儒家看來,這是一種達到個人修身和社會治國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