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善不欲人知意思

"為善不欲人知"這句話出自《論語·為政》,原文是:「子曰:『為善不欲人知,為惡不欲人見。』」這句話的意思是,做好事不希望別人知道,做壞事不希望別人看見。這句話體現了儒家思想中的一種道德觀念,即行善不是為了名聲和榮譽,而是出於內心的真誠和對他人的關愛。同時,這句話也告誡人們要避免做壞事,因為即使做了壞事,也不希望被別人看見,這就意味著做壞事是心虛和羞愧的。

這句話反映了孔子對於道德行為的看法,他認為真正的道德行為應該是出於內心的自覺和真誠,而不是出於外界的壓力和期待。同時,這句話也強調了個人行為的責任感和自律性,即無論是在別人面前還是在別人背後,都應該保持一致的道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