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利賽是什麼意思

法利賽(Pharisees)是古代猶太教的一個派別,出現在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1世紀的猶太歷史中。他們的名字可能來源於希臘語φαρισαῖοι,意為「分離者」,這可能反映了他們在宗教實踐上與其他猶太人之間的區隔。法利賽人在猶太社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耶穌基督的時代。

法利賽人的特點包括:

  1. 遵守猶太法律:他們非常強調遵守摩西五經(Torah),即舊約聖經的前五卷書,以及後來發展出來的猶太法典(Talmud)。

  2. 宗教熱忱:他們對宗教事務充滿熱忱,並且努力在生活中實踐猶太法律。

  3. 教導與傳承:法利賽人負責教導和傳承猶太法律給一般民眾。

  4. 對抗希臘化影響:他們反對當時希臘文化對猶太宗教和社會的影響,試圖保持猶太傳統的純潔性。

在《新約聖經》的記載中,法利賽人與耶穌和他的門徒有過多次接觸,但通常是以批評者和對立者的角色出現。他們對耶穌的教導和行為持懷疑態度,並且經常質疑他的權威和動機。然而,也有一些法利賽人是耶穌的追隨者,如尼哥底母(Nicodemus)。

隨著羅馬帝國對猶太人的壓迫加劇,特別是在公元70年第二聖殿被毀後,法利賽人的影響力逐漸增強。他們的教導和實踐最終發展成為猶太教的主要形式,即拉比猶太教(Rabbinic Juda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