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而後已的已是什麼意思

"死而後已"這個詞語來自中國古代的文獻,尤其是儒家經典《論語》。這個詞語的意思是,一個人應該盡力去做某件事情,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就是說,要堅持不懈,直到死亡才停止努力。這個詞語強調了對事業的堅定和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表達了一種極端負責任和獻身的精神。

在《論語》中,孔子說:「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這裡的「士」指的是有志於追求道的人,也就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孔子認為,這樣的人不應該只追求物質的享受,而應該有更高的追求。他又說:「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這裡的「沒世」指的是死亡,「名不稱」指的是沒有成就、沒有名聲。孔子認為,君子應該擔心的是在自己死後,沒有留下任何值得稱道的成就和名聲。這兩句話都體現了「死而後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