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的意思

楔形文字(Cuneiform)是一種古老的書寫系統,起源於公元前3200年左右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即現在的伊拉克。這種文字最初是由蘇美爾人發明的,後來被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等其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所採用和發展。

楔形文字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的字元形狀像楔子或尖狀物,這些字元是用蘆葦桿或木棒壓印在泥板上的。隨著時間的推移,楔形文字的書寫風格和字元數量逐漸演變,從最初的蘇美爾象形文字發展成為音節文字,再到後來包含有輔音和少量母音的文字系統。

楔形文字的書寫方向最初是從上到下,後來變成從左到右。它是一種複雜的文字系統,包含了數千個字元,用於記錄各種信息,包括法律條文、商業交易、文學作品、科學知識等。

楔形文字的解讀在19世紀初由多位學者共同完成,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國的亨利·羅林森(Henry Rawlinson)和法國的朱爾斯·奧佩爾(Jules Oppert)。他們的工作使得楔形文字的含義得以揭示,從而為我們了解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提供了寶貴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