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成蹊意思

「桃李成蹊」這個成語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原意是指桃樹和李樹長成後,人們常常在樹下走,時間久了,就走出了一條小路。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比喻老師教育有方,學生很多,並且學生都很有成就,就像桃李一樣,不需要老師自己誇耀,學生的成就自然就能證明老師的教學能力。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西漢時期的名將李廣,以勇敢善戰著稱,但他一生未能封侯。他的部下和朋友們認為他應該得到更高的榮譽,但李廣卻很謙虛,不以此自誇。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李廣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樹和李樹不說話,但人們自然會走到它們下面去,因為它們的果實甜美,吸引了人們。這句話用來形容李廣的品德和功績,即使他不自誇,人們也會認識到他的價值。

現在,這個成語常用在教育界,用來形容老師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