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究理什麼意思

"格物究理"這個辭彙源自於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特別是《禮記·大學》中的「八目」之一,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格物」和「致知」通常被放在一起解釋。

「格物」的「格」字有「推究」、「窮究」的含義,「物」則可以指事物、物理、世界萬象。因此,「格物」可以理解為對事物進行深入的探究和研究,以了解其本質和規律。

「致知」的「致」字有「達到」、「實現」的意思,「知」則是指知識和智慧。所以,「致知」就是通過「格物」的實踐,達到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從而獲得真正的知識和智慧。

總的來說,「格物究理」就是通過觀察和研究事物,探索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道理和規律,以達到對世界的深刻理解和認知。這種探究精神體現了儒家對於學習和認識世界的重視,也是中國古代科學探索和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