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吞聲意思

"杜口吞聲"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劉玄傳》,原意是指因為害怕而不敢說話,後來多用來形容因為恐懼、畏懼或壓力而被迫保持沉默的狀態。這個成語中的"杜口"指的是閉口不言,"吞聲"則是指將話吞回肚子裡,不敢說出來。

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劉玄是東漢初年的皇帝,他在位期間,由於政治動盪和內憂外患,許多人都因為害怕而不敢發表意見。有一次,劉玄問大臣們對國家大事的看法,但沒有人敢回答,大家都杜口吞聲,不敢說話。劉玄於是感慨地說:"杜口吞聲,實為難事。"

在現代中文裡,"杜口吞聲"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因為各種原因而不敢表達自己意見或感受的狀況,比如說在一個專制的社會裡,人們可能因為害怕政府的壓迫而杜口吞聲;或者在一個充滿壓力的職場中,員工可能因為害怕失去工作而選擇不說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