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門投止意思

"望門投止"這個成語出自《後漢書·卷二十八·劉祐傳》,原意是指在門外看到有人家,就前去投宿。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比喻尋求依靠或者尋求庇護。

在《後漢書》中,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劉祐的行為。劉祐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在任職期間清廉正直,深受百姓愛戴。有一次,他在外出巡視時,因為天色已晚,就在路邊的一戶人家投宿。這戶人家並不富裕,但劉祐並不計較,只求一個安身之所。他的這種行為被認為是清廉正直的表現,因此被載入史冊。

現在,"望門投止"這個成語已經不再常用,但它仍然是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成語,可以用來形容那些不計較個人得失,只求一個安身之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