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是什麼意思

月相是指月球在其軌道上的不同位置時,從地球觀察到的月球形狀的變化。這是因為月球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是它反射的太陽光。隨著月球相對於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我們看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也會變化,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月相的周期大約為29.5天,這是一個朔望月,也就是從一個新月到下一個新月的時間。在一個朔望月內,我們可以看到月球的相位從新月逐漸變成凸月、滿月,再逐漸變成凸月,最後回到新月。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月相及其特徵:

新月:月球位於太陽和地球之間,但由於月球不發光,我們在地球上看不到它。這通常發生在一個月的開始。

上弦月:月球大約與太陽成直角,我們可以看到月球的一半被照亮。這通常發生在一個月的初七、八日。

凸月:月球繼續向太陽的反方向移動,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月面被照亮。這通常發生在一個月的初九到十四日之間。

滿月:月球與太陽完全對衝,我們可以看到月球的所有面向陽面都被照亮。這通常發生在一個月的十五或十六日。

凸月:月球繼續向太陽方向移動,我們可以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逐漸減少。這通常發生在一個月的十七到二十二日之間。

下弦月:月球與太陽成直角,但這次是月球的背陽面被照亮。這通常發生在一個月的二十二到二十三日。

隨著月球的繼續移動,月球被照亮的部分逐漸減少,直到再次變成新月,開始下一個朔望月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