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行意思

在文言文中,"行"這個字有多種含義,具體取決於上下文。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意思:

  1. 行走,步行:《論語·述而》:"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2. 行動,行為:《左傳·隱公元年》:"多行不義,必自斃。"

  3. 實踐,實行:《荀子·儒效》:"知之不若行之。"

  4. 品行,德行:《論語·里仁》:"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5. 行列,排行:《史記·項羽本紀》:"籍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已憚籍矣。"

  6. 從事,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曰:'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7. 可以,能:《史記·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8. 姓氏:如明代文學家行文璧。

  9. 樂曲,歌曲:《詩經·小雅·鹿門》:"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10. 行列,順序:《史記·高祖本紀》:"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

  11. 離開,出行:《滕王閣序》:"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12. 通「形」,形狀,形態:《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

  13. 通「型」,模型,典範:《荀子·勸學》:"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在不同的語境中,"行"字的含義可能會有所不同,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其確切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