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夷的意思
"攘夷"這個辭彙源自中國古代,意為排斥、驅逐或抵抗外族或外國的侵擾。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攘夷"的具體含義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通常都包含著維護國家主權、民族獨立和文化傳統不受外來侵害的意思。
在中國歷史上,"攘夷"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特別是在儒家經典《春秋》中有所體現。《春秋》強調華夷之辨,即區分華夏(中國)與夷狄(外族),主張維護華夏的禮義制度和文化傳統,對外族的侵擾進行抵抗。
在近現代,"攘夷"這個辭彙的使用可能與特定的歷史事件或政治運動有關,如清朝末年的義和團運動,其口號之一就是「扶清滅洋」,這裡的「滅洋」就含有一定的「攘夷」意味。然而,這種排外思想在現代社會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保守或封閉的觀念,與當今世界全球化、國際合作的主流趨勢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