搢紳意思
"搢紳" 一詞源於中國古代,由兩個字組成:
-
"搢" (jǐn) 意為插入,指的是古代官員將笏板插入腰帶的動作。笏板是古代官員上朝時拿的一種手板,用來記事或者表示身份。
-
"紳" (shēn) 本意是指束在腰間的帶子,後來引申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因此,"搢紳" 合起來指的是身居高位、有身份、有地位的官員或者士紳。在古代社會,這種人通常是知識分子、官員或者有社會地位的士族。他們不僅在政治上有影響力,而且在文化、教育等方面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這個詞語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太常用,但在一些文言文或者古典文學作品中還是可以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