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璧睨柱意思

「持璧睨柱」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意是指藺相如在秦王面前,手持和氏璧,斜視庭柱,表現出不畏強權、不辱使命的堅定態度。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人態度堅決,不屈不撓。

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戰國時期,趙國得到了一塊稀世寶玉——和氏璧。秦王得知後,想要強取豪奪。趙王不敢得罪秦國,但又不想失去和氏璧,於是派藺相如出使秦國,試圖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

藺相如到了秦國,秦王果然提出要和氏璧,並許諾以十五座城池交換。藺相如知道秦王沒有誠意,於是假裝答應,要求秦王先割讓城池,然後再交出和氏璧。秦王不肯,藺相如便手持和氏璧,表示如果秦王不答應條件,他寧願撞死在庭柱上,也不願讓和氏璧落入秦王之手。秦王見藺相如態度堅決,最終不得不妥協。

藺相如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勇氣,成功地保護了和氏璧,維護了趙國的尊嚴。他的這一舉動,也被後人傳為佳話,成為了「持璧睨柱」這個成語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