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袍擐甲意思
披袍擐甲這個辭彙源自古代漢語,意思是穿上戰袍和鎧甲,形容準備戰鬥的姿態。在古代,戰袍是指士兵在戰鬥時穿的特殊服裝,通常顏色鮮艷,易於辨認;而鎧甲則是用來保護身體的重型盔甲。
這個辭彙常常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歷史文獻和詩詞中,用以描繪將士出征或準備戰鬥的場景。例如,唐代的邊塞詩人岑參就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寫道:「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這裡的「中軍置酒」和「風掣紅旗」都描繪了軍隊準備戰鬥的場景,而「紛紛暮雪下轅門」則暗示了將士們披袍擐甲、迎戰風雪的情景。
在現代漢語中,披袍擐甲這個辭彙已經較少使用,但它仍然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文化或歷史場合中見到,如古裝劇、歷史小說或者文化展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