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在沛公意思
"意在沛公"這個成語出自《史記·項羽本紀》,原意是指表面上在討論或做某件事,實際上卻有著其他的意圖或目的。這個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
在秦朝末年,劉邦和項羽是起義軍中的兩大勢力。劉邦先入關中,占據了鹹陽,但是為了爭取民心,他宣布不燒殺搶掠,並撤出鹹陽,等待項羽的到來。項羽進入鹹陽後,因為劉邦先入關中,所以對他產生了猜疑和不滿。項羽的謀士范增建議項羽除掉劉邦,以絕後患。於是,項羽設下鴻門宴,邀請劉邦赴宴,打算在宴會上刺殺劉邦。
劉邦知道鴻門宴的危險,但是為了消除項羽的疑慮,他還是決定前往。在宴會上,劉邦表現得非常謙卑,對項羽百般奉承,希望能夠化解項羽的敵意。而項羽的叔父項伯因為與劉邦的謀士張良有舊交情,所以在宴會上暗中保護劉邦。最終,劉邦在項伯和張良的幫助下,成功逃離了鴻門宴,避免了被殺的命運。
後來,人們就用"意在沛公"來形容那些表面上在做某件事,實際上卻有著其他目的的人。這個成語中的"沛公"指的是劉邦,因為劉邦是沛縣人,所以被稱為"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