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幼失怙的意思

"年幼失怙"這個成語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原意是指人在年幼的時候失去了父親。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也就是失去了父親的保護和養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父親通常是一家之主,承擔著家庭的主要經濟責任和道德教育責任,因此年幼失怙往往被認為是一種不幸的遭遇。

這個成語中的「怙」字,本意是指依靠、憑藉,在這裡特指父親。失怙就是失去了依靠,特指失去了父親。類似的成語還有「失恃」,是指失去了母親。這兩個成語常常連用,用來形容一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雙親,成為了孤兒。

在現代漢語中,這個成語仍然常用,但它的意義已經擴展到了泛指失去父母或監護人,尤其是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父母關愛和指導的情況。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需要更多的社會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