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什維剋意思
"布爾什維克"(Bolshevik)一詞源自俄語,意為「多數派」,這個詞是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產生的。在這次會議上,黨的分裂成兩派,一派是較為溫和的「孟什維克」(Menshevik),意為「少數派」,而另一派則是較為激進的「布爾什維克」,意為「多數派」。實際上,布爾什維克並不真的是多數派,這個稱呼是列寧的黨派給自己起的名字,目的是為了強調他們代表了黨內的真正多數。
布爾什維克在列寧的領導下,主張進行暴力革命,推翻沙皇政府和後來的臨時政府,建立無產階級專政。1917年,布爾什維克發動了十月革命,成功奪取了政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在蘇聯時期,布爾什維克黨成為了蘇聯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CPSU),它統治了蘇聯長達數十年,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