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人為意思表示者
在法律上,「意思表示」是指當事人將自己的意願表達於外部的行為。意思表示是法律行為的基本要素,沒有意思表示,就沒有法律行為。意思表示的要素包括:
- 內心意思:當事人內心的決意。
- 表達:將內心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現於外部,使他人得以知悉。
- 到達:意思表示必須到達相對人,才會產生法律效力。
在對話的情況下,意思表示者透過言語進行意思表示。例如,甲向乙提出買賣的條件,甲的言語就是意思表示。當乙接受甲的條件時,乙的回答也是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的效力取決於其內容是否合法、當事人是否具有行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實等條件。如果意思表示合法且有效,那麼它將產生相應的法律效果。例如,有效的買賣意思表示將導致買賣契約的成立。
需要注意的是,意思表示必須是真實的,即當事人必須有作出意思表示的真實意願。如果意思表示是虛假的或是在欺詐、脅迫等不當手段下作出的,那麼該意思表示可能會被視為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