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迴圈論是什麼意思?它是如何迴圈的

家庭暴力迴圈論(Cycle of Domestic Violence)是一種理論模型,用來描述家庭暴力行為的模式和階段。這個理論最初由心理學家Lenore E. Walker在1970年代提出,她觀察到家庭暴力事件往往遵循一個可預見的迴圈模式。

家庭暴力迴圈論通常包含以下幾個階段:

  1. 蜜月期(Honeymoon Phase):這個階段通常在暴力事件之後,施暴者會感到後悔和羞愧,並可能會向受害者道歉、承諾不再發生暴力行為,甚至可能會給予禮物或額外的關注來試圖彌補過錯。

  2. 緊張期(Tension Building Phase):在這個階段,壓力開始累積,施暴者可能會變得易怒、控制欲增強,可能會對受害者進行言語上的攻擊或進行心理上的操控。

  3. 暴力爆發期(Explosive or Acute Phase):這個階段可能會發生身體上的暴力行為,包括毆打、傷害或其他形式的虐待。暴力行為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多次發生,也可能只發生一次,但通常會伴隨著對受害者的控制和恐嚇。

  4. 緩和期(Reconciliation Phase):在暴力事件之後,施暴者可能會再次表現出悔恨和愛意,試圖讓受害者相信暴力行為是不會再發生的。

  5. 穩定期(Stabilization Phase):在這個階段,暴力行為可能會暫時停止,家庭生活似乎恢復了正常,但這種平靜通常是暫時的,因為緊張期和暴力期可能會再次出現。

這個迴圈會不斷重複,使得家庭暴力成為一種持續的惡性循環。家庭暴力迴圈論幫助人們理解家庭暴力行為的模式,並為預防和乾預提供了依據。它也幫助受害者認識到他們所處的關係模式,從而尋求幫助和支持,打破這種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