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辭伐罪意思

"奉辭伐罪"這個詞語出自中國古代的文獻,尤其是儒家經典和歷史文獻中。這個詞語的意思是,秉承上天的意旨(或者說是君王的命令),去征伐那些有罪的人或國家。這裡的"奉辭"就是指秉承上天的意旨或君王的命令,"伐罪"就是指征伐有罪的人或國家。

在古代中國,這種思想是為了給戰爭和征服行為披上合法性和正當性的外衣。儒家思想中,強調君權神授,即君王的權力是來自上天的,因此,當君王認為某個國家或某個人的行為違反了天道,也就是有罪時,他就有權力去征伐他們,這被認為是執行上天的意旨,是正義的行為。

例如,在《尚書》中就有多處提到這種思想,如《泰誓》中說:"今予發,惟恭行天之罰。"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現在起兵,是為了執行上天的懲罰。這就是一種典型的"奉辭伐罪"的思想。

總之,"奉辭伐罪"這個詞語強調的是戰爭的正當性和合法性,認為是在執行上天的意旨或君王的正義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