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伯意思
太伯(約前12世紀 - 約前11世紀),又稱泰伯,是周太王的長子,周朝的奠基人之一。太伯的故事主要記載在《史記》和《左傳》等古代文獻中。
根據史書記載,太伯的父親周太王有意傳位於三子季歷及其子姬昌(後來的周文王),因為季歷有聖明之德,而姬昌被認為有成王之相。為了避讓王位,太伯和二弟仲雍一起出走到江南,建立了吳國,成為吳國的始祖。太伯的這種行為被後人稱為「讓國」,是中國古代兄弟友愛、禮讓的典範。
太伯的讓國行為,不僅體現了他個人的高尚品德,也為周朝的統一和穩定奠定了基礎。周文王和周武王最終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而太伯的後代則在江南地區發展壯大,對江南的文化和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太伯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廣泛傳頌,他也被尊為「至德」的典範,成為後世儒家所推崇的道德楷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