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意思
天干地支是中國古代用來記錄時間的一種系統,也稱為乾支紀年法。它由十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個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成,用於標記年、月、日和時辰。
天干和地支各自有不同的象徵意義和文化內涵。天干通常代表事物的性質和狀態,而地支則代表事物發展的階段和環境。
天干: 甲(jiǎ):開始、創造 乙(yǐ):彎曲、曲折 丙(bǐng):光明、顯赫 丁(dīng):壯大、興盛 戊(wù):固守、穩定 己(jǐ):自我、成長 庚(gēng):更替、變革 辛(xīn):艱辛、勞苦 壬(rén):包容、流動 癸(guǐ):結束、閉藏
地支: 子(zǐ):起始、幼小 醜(chǒu):耕種、萌芽 寅(yín):生長、發展 卯(mǎo):茂盛、開花 辰(chén):震動、活躍 巳(sì):壯大、繁盛 午(wǔ):頂點、旺盛 未(wèi):成熟、豐碩 申(shēn):收集、收斂 酉(yǒu):收穫、結果 戌(xū):結束、閉藏 亥(hài):隱匿、消亡
天干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個周期,稱為「甲子」,每個周期代表一個特定的年份、月份、日期或時辰。例如,「甲子」是第一個周期,「乙丑」是第二個周期,以此類推。這種紀年法在中國歷史上使用了數千年,直到現代才逐漸被公曆所取代。然而,它仍然在某些傳統節日和儀式中使用,並且在風水、占卜等領域中有著重要的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