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厥辭意思

"大放厥辭"是一個中文成語,出自《尚書·堯典》,原意是指大聲地發表意見或演說。後來這個成語多用來形容人說話時滔滔不絕,言辭暢達,有時也帶有貶義,指人說話過於自信或傲慢,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這個成語的結構是「大放+厥辭」,其中「大放」是指大聲地說,「厥」是代詞,相當於「其」,指代說話的人,「辭」則是指言辭、話語。

使用這個成語時,通常會根據上下文來決定是褒義還是貶義。例如:

在現代漢語中,這個成語的使用並不是非常常見,但仍然可以在一些正式的場合或書面語中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