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解釋意思
"城下之盟"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意是指在敵軍兵臨城下時被迫簽訂的屈辱和約。後來泛指在外來壓力下被迫簽訂的任何條約或協定。這個成語通常帶有貶義,表示被迫接受不平等的條件。
成語的典故是這樣的:公元前632年,春秋時期,晉國和楚國在城濮(今山東省鄄城縣西南)發生大戰。晉軍在晉文公的指揮下,採取了一系列的策略,最終取得了勝利。戰後,晉國與各諸侯國在踐土(今河南省鄭州市西北)會盟,確立了晉國的霸主地位。而楚國則因為戰敗,被迫與晉國在城下簽訂和約,這就是所謂的「城下之盟」。
這個成語的用法可以舉例說明:
例如,在近代史上,中國與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都可以說是「城下之盟」,因為這些條約都是在清政府在外來壓力下被迫簽訂的,對中國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和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