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之年意思

"垂髫之年"是一個漢語成語,用來形容兒童的年齡。這個成語來源於古代,那時候兒童不剪頭髮,頭髮自然下垂,所以用「垂髫」來形容兒童。

具體來說,"垂髫"指的是兒童下垂的頭髮,這個詞語常用來形容天真無邪、無憂無慮的童年時期。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常常用"垂髫"來形容小孩子的形象,比如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就有「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這裡的「王孫」就是指那些頭髮下垂的兒童。

在現代漢語中,"垂髫之年"仍然被用來形容兒童的年齡,但是這個詞語比較文雅,多出現在文學作品或者正式的場合中。在日常對話中,人們通常會使用更通俗的詞語,比如「小孩」、「兒童」、「小朋友」等來指代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