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拱的意思
"垂拱"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政治術語,意指皇帝在位期間,無需親自處理政務,只需端坐於朝堂之上,垂手拱立,便能使天下太平,一切政務都能自然有序地運行。這種說法體現了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以及儒家對於君主「垂範」和「拱衛」天下的理想。
在古代,垂拱通常用來形容君主治理國家的理想狀態,即君主不必親力親為,只需通過選拔賢能、制定法律、確立道德標準等方式來引導和規範臣民的行為,從而使國家得到有效的治理。這種觀念強調君主的道德感化和榜樣作用,認為只要君主自身行為端正,天下自然會跟隨其道,無需過多干預。
"垂拱"這個辭彙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常見,如《尚書》、《周易》等經典中都有所提及。在歷史上,一些開明的君主如唐太宗李世民等,也常以垂拱自況,表明自己治理國家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