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水南音是什麼意思
"地水南音"是粵劇中的一種音樂風格,起源於清朝末年,流行於廣東、香港和澳門等地。"地水"在粵語中是"落地"和"水面"的縮寫,分別代表陸地和水面,比喻世間百態和人間疾苦。"南音"則是指南方的地方音樂,特指粵劇中的慢板音樂。
地水南音的音樂特點是旋律優美、節奏緩慢、情感深沉,常常用來表達角色的內心世界,如悲憤、哀怨、思念等複雜情感。它通常由一個獨唱者(通常是主角)和一個或幾個伴奏樂師(如二胡、琵琶、月琴等)共同演出,有時也會加入合唱和對唱。
地水南音在粵劇中佔有重要地位,許多經典的粵劇唱段都是用地水南音演唱的,如《帝女花》、《紫釵記》、《牡丹亭》等。它不僅是粵劇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珍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