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大辭典中的駢文是什麼意思
在國語大辭典中,「駢文」一詞通常指的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又稱為「駢體文」或「駢偶文」。這種文體的特點是講究對仗和聲律,常常使用對偶句式,詞藻華麗,注重形式美。駢文起源於漢魏時期,盛行於南北朝,特別是齊梁時代,當時的文人追求文字的精緻和聲韻的協調,形成了這種獨特的文體。
駢文在形式上要求嚴格,往往要求上下句字數相等,詞性相對,意義相關或相對,有時還會運用典故和韻律,使其讀起來既有節奏感,又富含文學色彩。然而,由於過分追求形式美,駢文往往被批評為內容空洞,缺乏實際意義。
在現代中文中,「駢文」這個詞也可能被引申為指任何形式上對仗工整、詞藻華麗的文字,而不限於古代的文體。例如,在文學創作或書面語中,如果某段文字顯得特別講究對仗和修辭,也可以被稱為「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