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曆意思

國曆,又稱為公曆或格里曆(Gregorian calendar),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的一種曆法。它以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為基礎,將一年分為12個月,其中1月到12月為標準月份,每個月通常有28到31天不等的天數。一年共有365天,每四年會有一個閏年,閏年時2月會有29天,總共366天。

國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當時的羅馬帝國使用儒略曆(Julian calendar),後來在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時期(Pope Gregory XIII)於1582年進行了改革,成為了現在的格里曆。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修正儒略曆與實際太陽年之間的誤差。

國曆的特點包括:

  1. 平年有365天,閏年有366天。
  2. 每四年會有一個閏年,但若該年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則不為閏年。例如,2000年是閏年,但2100年不是。
  3. 月份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和12月各有31天,4月、6月、9月和11月各有30天,2月在平年有28天,閏年有29天。
  4. 每個月的第一天為1號,最後一天則為該月的天數。

國曆由於其簡單性和準確性,逐漸成為國際間通用的曆法。雖然有些國家或地區仍然使用其他曆法,如伊斯蘭曆、猶太曆等,但國際上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活動大多以國曆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