囝仔人有耳無嘴意思

"囝仔人有耳無嘴" 是台灣閩南語的一句俗諺,直譯成中文是 "小孩有耳無嘴"。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小孩子應該多聽少說,也就是說,小孩子應該學習聆聽和觀察,而不是急著發表意見或說話。這句話通常是用來教導小孩子要謙虛、有禮貌,並且要尊重長輩和年長者的意見。

在台灣的社會文化中,長輩和年長者通常被認為擁有更多的智慧和經驗,因此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往往被認為是寶貴的。因此,當小孩子被教導要 "有耳無嘴" 時,這也意味著他們應該學習從長輩和年長者的經驗中學習,而不是急著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想法。

然而,這句話也可能被用來指責小孩子不夠謙虛或是有時說話不禮貌。在這種情況下,這句話是一種提醒,提醒小孩子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並且要尊重他人的意見和想法。

總之,"囝仔人有耳無嘴" 這句話是台灣閩南語中的一種教導和提醒,用來教導小孩子要謙虛、有禮貌,並且要尊重長輩和年長者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