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寒齒亡意思

"唇寒齒亡"這個成語出自《周易·繫辭下》,原文是:「唇亡齒寒,相依為命。」這個成語比喻兩個事物關係密切,互相依存,一個受到損害,另一個也難以獨存。

這個成語的來源是古代的一個故事。據說在春秋時期,晉國想要攻打鄭國,鄭國向齊國求救。齊國的國君齊桓公想要出兵救鄭,但是他的大臣管仲反對,認為晉國強大,如果直接對抗,齊國可能會失敗。管仲提出了一個計策,他說:「晉國和衛國是鄰國,如果我們先攻打衛國,晉國必然會去救衛國,這樣鄭國的危機就解除了。」齊桓公採納了管仲的建議,出兵攻打衛國,晉國果然去救衛國,鄭國因此得救。這個故事中,衛國就像是鄭國的「唇」,晉國就像是鄭國的「齒」,如果衛國被攻破,晉國就會直接威脅到鄭國,就像失去了嘴唇保護的牙齒一樣,容易受到傷害。因此,「唇寒齒亡」這個成語就被用來形容兩個事物之間的這種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