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圓模式是什麼意思
同心圓模式(Concentric Zone Model)是由美國社會地理學家伯納德·洛欽斯(E. W. Burgess)在1920年代提出的,用來描述城市發展的空間結構模式。這個模式將城市空間分為幾個同心圓環,每個圓環代表一個功能區或社會經濟群體的居住區域。
同心圓模式的基本結構如下:
-
中央商業區(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CBD):城市的中心區域,是商業、金融和行政活動的核心。
-
轉變區(Zone in Transition):CBD周圍的過渡區域,包含一些較低收入的家庭和輕工業。
-
工人居住區(Zone of Workingmens Homes):轉變區外圍,主要是工薪階層的居住區。
-
良好住宅區(Zone of Better residences):再外一圈,是中產階級的居住區。
-
通勤區(Commuters Zone):最外一圈,是較高收入家庭的居住區,這些家庭通常在市中心工作,但居住在郊區。
同心圓模式提出時,主要是為了解釋美國城市發展的規律,尤其是芝加哥這樣的大城市。這個模式假設城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按照這種同心圓的方式擴張。然而,隨著城市發展的多元化和複雜化,同心圓模式並不能完全準確地描述所有城市空間結構的變化。例如,現代城市中可能存在多個商業中心,而不是單一的CBD;城市擴張也可能受到自然地理、交通網絡、政策和經濟因素等多方面影響,而不僅僅是按照同心圓的模式擴張。
儘管如此,同心圓模式仍然是城市地理學和城市規劃領域的重要概念,它為理解城市空間結構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框架,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發展的一些普遍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