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項攤提意思
攤提(Depreciation)是會計上的一種概念,用來反映資產隨著時間的使用而逐漸損耗或價值減少的過程。攤提的目的是為了準確地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並將其成本分攤到資產預計的使用壽命內,以便計算出較為準確的財務報表。攤提通常用於固定資產,如設備、建築物等。
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攤提方式:
-
直線法(Straight-line Depreciation):這是攤提的一種簡單方法,即將資產的原始成本分攤到預計的使用壽命內,每期攤提的金額相同。例如,一項價值10,000元的設備,預計使用壽命為5年,則每年的攤提金額為10,000元 / 5年 = 2,000元。
-
加速折舊法(Accelerated Depreciation):這種方法導致早期攤提的金額較多,後期較少。例如,雙倍直線法(Double-declining Balance Method)或減量支付法(Sum-of-the-years' Digits Method)。
-
單位生產量法(Units-of-production Depreciation):這種方法根據資產在使用期間內生產的單位數量來計算攤提金額。例如,一輛卡車的攤提金額可能根據其行駛的里程數來計算。
-
複合折舊法(Component Depreciation):這種方法將資產分解為不同的組件或部分,並根據每個組件的預計壽命和損耗情況分別進行攤提。
攤提的目的是為了準確反映資產的實際價值和使用壽命,以便正確計算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攤提的金額會影響公司的利潤表,因為它會減少公司的營業成本或折舊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