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婆心的意思

「口苦婆心」這個成語源自佛教用語,原意是指佛祖或菩薩為了教化眾生,不辭辛苦地反覆勸說,即使口乾舌燥也不放棄。後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形容人耐心地、不厭其煩地勸告或教導別人,即使說了很多話,費了很多口舌也不覺得辛苦。這個成語強調的是勸說者的耐心和堅持,以及他們對他人利益的關心和責任感。

在現代漢語中,「口苦婆心」通常用來形容那些為了他人的利益或幸福,不辭辛勞地反覆勸說、教育或指導的人。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老師、家長、領導或其他有影響力的人,他們在面對不聽從或難以說服的對象時,仍然能夠保持耐心和堅持。

例如: 「老師對學生總是口苦婆心,希望他們能夠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母親對子女的教誨總是口苦婆心,希望他們能夠走上正途。」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成語在使用時可能會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有時候可能會用來形容某人過於囉嗦或嘮叨,這取決於具體的語境和說話者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