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艦飛彈意思
反艦飛彈(Anti-ship Missile)是一種專門設計用來攻擊海上船艦的飛彈。它們通常由軍艦、潛艇、飛機、地面發射車或艦載直升機發射,具有較遠的射程和高度機動性,能夠在不同的環境下對敵方艦艇造成威脅。
反艦飛彈的發展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德國使用「弗里茨X」導引炸彈攻擊盟軍的船艦,這可以視為早期反艦武器的雛形。隨著科技的進步,反艦飛彈在冷戰時期得到快速發展,成為現代海戰中重要的武器系統之一。
反艦飛彈的種類很多,根據不同的發射平台和導引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 空射型反艦飛彈:由飛機攜帶並發射,如美國的AGM-84 Harpoon飛彈。
- 艦射型反艦飛彈:從軍艦上發射,如美國的RGM-84 Harpoon飛彈。
- 潛射型反艦飛彈:由潛艇在水下發射,如美國的UGM-84 Harpoon飛彈。
- 地面發射型反艦飛彈:從岸上發射,如中國的C-802反艦飛彈。
- 直升機掛載型反艦飛彈:由艦載或岸基直升機攜帶並發射,如美國的AGM-119 Penguin飛彈。
導引方式上,反艦飛彈可以採用慣性導航、雷達導引、紅外線導引、影像導引或複合導引系統。這些導引系統能夠幫助飛彈在複雜的電子乾擾環境中精確地找到目標。
反艦飛彈的出現改變了海戰的面貌,它們提高了攻擊方的打擊能力,同時也增強了防禦方的威懾力。在現代海軍作戰中,反艦飛彈被視為一種有效的海上力量平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