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會人格意思

"反社會人格"這個詞彙通常用來描述一種心理學上的特質,它與社會規範、法律和道德規範的違反行為有關。在心理學上,"反社會人格"並不是一個正式的診斷,而是一個通俗的說法。在醫學和心理學領域,更為正式的診斷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定義如下:

  1. 持續的侵犯或衝突行為,通常開始於童年或青春期。
  2. 對他人權利的漠視,表現為不顧後果或衝動的行為。
  3. 缺乏對他人感受的同情或無視他人的感受。
  4. 不負責任的行為模式,例如無法維持穩定的就業或經濟狀況。
  5. 可能會出現說謊、欺騙或偷竊行為。
  6. 可能會出現暴力或侵略性行為。
  7. 可能會出現不適當的性行為。

要被診斷為反社會型人格障礙,這些特質必須在個人18歲以後的行為中得到體現,並且不能僅僅歸因於其他精神障礙或環境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違反社會規範的人都患有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許多違法行為或社會規範違反行為是由於其他原因,如壓力、不良的社會環境、缺乏教育或一時的錯誤判斷。此外,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診斷應該由經過專業訓練的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在全面評估個人的情況後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