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燭的意思
剪燭這個詞語源自古代,最初的意思是指剪去燃燒過的燭芯,以使蠟燭能夠繼續燃燒。在古代,蠟燭是主要的照明工具,但是蠟燭的燭芯會隨著燃燒而縮短,當燭芯短到一定程度時,蠟燭的火焰就會變得搖曳不定,甚至熄滅。因此,古人會用剪刀或其他工具剪去已經燃燒過的燭芯,讓蠟燭能夠繼續穩定地燃燒。
在文學作品中,剪燭常常被用來比喻時間的流逝或者友人間的聚會。例如,唐詩人李商隱的《無題》中就有「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句子,這句詩表達了詩人對遠方愛人的思念,以及渴望與之團聚、共度時光的願望。
此外,剪燭還可以指代夜晚或深夜,因為在沒有電燈的時代,人們通常會在晚上點燃蠟燭照明,剪燭也就成了夜間活動的一個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