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七子名詞解釋是什麼意思
"前七子"和"後七子"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個名詞,指的是兩個文學團體或流派。
-
前七子: "前七子"是指明朝弘治、正德年間的七位文人,他們是李夢陽、何景明、徐禎卿、邊貢、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他們反對當時文壇上流行的"台閣體"(一種以歌功頌德、文辭華麗為特點的文體),提倡學習古人的文學風格,尤其是唐宋時期的文學作品。他們的文學主張和創作實踐,對當時的文學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被稱為"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
後七子: "後七子"是指明朝嘉靖年間的七位文人,他們是李攀龍、徐渭、王世貞、謝榛、吳國倫、宗臣和梁有譽。他們繼承了前七子的文學主張,進一步強調文學創作應當遵循古人的規範,尤其是推崇漢魏和盛唐的文學作品。後七子在文學理論和創作實踐上都有所建樹,對明朝後期的文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總結來說,前七子和後七子都是明朝的文學團體,他們分別在不同的時期出現,並且都有著反對當時文壇主流、提倡學習古代文學的主張。他們的文學活動和創作,對明朝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