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而三三而竭是什麼意思
"再而三三而竭"這個成語出自《左傳·莊公十年》中的「曹劌論戰」一節,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和魯國之間的一次戰爭。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次又一次地重複做某件事情,但每次的效果都逐漸減弱,到最後幾乎沒有什麼效果了。
成語的出處是這樣的:在齊魯之戰中,魯國的將領曹劌在戰前向魯莊公提出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戰術思想。他認為,第一次擊鼓可以鼓舞士氣,使士兵們鬥志昂揚;第二次擊鼓時士氣就開始衰落了;到了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就完全耗盡了。因此,他建議魯莊公要把握時機,等到敵軍第三次擊鼓後士氣衰竭時再出擊,這樣就能取得勝利。
後來,人們就用「再而三三而竭」來形容做事情時,如果重複的次數過多,效果就會越來越差,到最後甚至會完全失去效果。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告誡人們在做事情時要有節制,不要過度,以免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