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章是什麼意思

八股文,又稱制義、制藝、時文、八比文,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源於明朝。八股文有一套固定的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等部分組成,每部分都有一定的寫作要求和規範。八股文主要考驗考生對儒家經典的掌握和運用,以及對這種文體的熟練程度。

在八股文中,破題是開頭第一句,旨在點明題旨;承題是承接破題,進一步解釋題目;起講是文章的開端,提出論點;入手是起講後的轉折,引入正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是文章的主體,分為兩股或四股,每股各有兩段,分別為一對比句和一對偶句,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八股文在清朝時達到鼎盛,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文體。然而,這種文體也被批評為束縛思想、扼殺創意,是造成中國近代落後的原因之一。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度,八股文也隨之消失。現在,八股文主要作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文體,被學者和文藝愛好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