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獻中的“於是”是什麼意思
在先秦文獻中,「於是」一詞有幾種不同的含義,具體取決於上下文。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解釋:
-
表示時間,指「在這個時候」或「在這個基礎上」。例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王使周公閱來聘,於是子產為政。」這裡的「於是」表示在周公閱來訪問的時候,子產正在執政。
-
表示因果關係,相當於「因此」、「所以」。例如,《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這裡的「於是」表示因為用道德來引導,用禮儀來整齊,所以人們就有了羞恥之心並且能夠歸服。
-
表示順序,相當於「然後」、「接著」。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這裡的「於是」表示在給五畝的宅院種上桑樹之後。
-
表示地點,相當於「在這裡」、「在這裡」。例如,《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這裡的「於是」表示在北冥這個地方。
-
表示條件,相當於「如果」、「假如」。例如,《韓非子·說林上》:「聖人不能為時,時至而弗失。」這裡的「於是」表示如果時機到了,聖人也不會錯過。
-
表示假設,相當於「如果」、「假設」。例如,《墨子·兼愛下》:「今有人於此,少見黑曰黑,多見黑曰白,則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辯矣。」這裡的「於是」表示假設有這樣一個人。
在先秦文獻中,「於是」的用法比較靈活,需要根據上下文來確定其具體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