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膜性炎名詞解釋的意思
假膜性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是一種急性腸道炎症,主要發生在結腸,特別是大腸的黏膜層。這種炎症的特點是在黏膜表面形成一層由纖維蛋白、白細胞和壞死組織構成的假膜,因此得名「假膜性炎」。假膜性炎最常見的原因是抗生素治療後腸道菌群失調,導致過度生長的難辨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釋放毒素,引起黏膜損傷和炎症反應。
假膜性炎的症狀包括腹瀉、腹部絞痛、便血、發熱和體重減輕等。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出現中毒性巨結腸、敗血症或休克等併發症。診斷通常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如糞便培養和毒素檢測)以及結腸鏡檢查來確定。治療包括停止使用抗生素、使用特定的抗生素來抑制難辨梭狀芽孢桿菌的生長、口服抗毒素藥物以及支持性治療等。
值得注意的是,假膜性炎並不總是由難辨梭狀芽孢桿菌引起,其他病原體或因素也可能導致類似的炎症過程,因此在臨床上需要進行詳細的鑑別診斷。